胶东在线6月1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 目前,仍然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发愁。有些可能只是发育迟缓的问题,但是有些却是因为宝宝患了矮小症。什么是矮小症?患了矮小症的孩子有什么症状?孩子患矮小症的原因是什么呢?5月29日下午,针对矮身材儿童,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李坤霞主任就“特发性矮身材”开展了公益直播课。
据了解,矮小症已成为继肥胖、性早熟后又一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据调查,90%的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可能影响到升学、就业和婚姻。目前矮身材患儿的诊治现状令人堪忧,首先是知晓率低,许多家长对矮小症缺乏足够的了解,不知道矮小是一种病,更不知道这种病可以治疗,大多数基层儿科医生缺乏矮身材疾病的诊治知识,无法做到疾病确诊和有效转诊。李坤霞表示,导致矮身材的因素较多,目前还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尚不清楚。
什么是特发性矮小(ISS)?
特发性矮小(ISS)是指目前尚无明确病因的匀称性身材矮小,是儿童生长迟缓(矮小)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矮小儿童的60--80%。其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均值的2个标准差(SD)或第三百分位(备注: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数或两个标准差,意思是与正常同龄和同性别儿童比较身高属于最低档,即男孩预测成年身高低于4000px,女孩预测成年身高低于3750px。),生长速率缓慢,但出生体重和身长均达正常范围,且生长激素(GH)激发峰值>10ng/ml,并在临床已排除生长激素缺乏(GHD)、其他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和各类慢性疾病等导致的生长迟缓。
引起特发性矮小的原因?
一部分与家族遗传有关,例如父母身高都不高或者父母的一方身高不高,那么孩子的遗传身高也会不理想。
有的在婴幼儿期营养不良,或婴幼儿期长期生病,影响了第一个儿童高峰期的生长速度,以后就难以追上正常儿童。
有的儿童性发育较早,虽不属于性早熟,但偏早,使生长期缩短,最终身高较矮。
个别孩子出现所谓“晚长”的情况,叫做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也属于ISS的范畴。
有的儿童根本无原因可查,属于原因不明性矮小。
特发性矮小的分类:
家族性身材矮小(FSS):父母身高均矮或有一人矮,小儿身高常在第三百分位数左右,骨龄和年龄相称,智能和性发育正常。
非家族性身材矮小(No-FSS)
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CGD):即“晚长”,病儿多于1、2岁以后逐渐呈现生长迟缓;青春发育期延迟,女孩13岁,男孩14岁未显示第二性征;其父母大都有类似既往史,患儿身高多低于2个标准差,伴骨龄延迟;大部分最终身高仍属正常。
原因不明的矮小:造成ISS可能的原因有:
1. GH分泌不足或分泌紊乱
2. GH活性不够
3.可能存在GH抵抗现象
4.GH受体浓度不够或功能异常,使组织对GH敏感性下降
5.GHBP浓度增高,抑制了生长激素与靶组织受体的充分结合,导致GH不能发挥正常生理效应。
特发性矮小患儿的共同特征:
1.出生时常不伴有难产或缺氧史,婴儿期无低血糖史
2.身体比例正常
3.无慢性器质性疾病
4.无心理疾病或严重的情感紊乱
5.饮食正常
6.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在正常范围
特发性矮小的诊断依据:
1,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参考值-2SD
2,出生时身长和体重正常,而且身材匀称
3,无明显的慢性器质性疾病(肝、肾、心、肺、内分泌代谢疾病和骨骼发育障碍等)
4,无心理和严重的情感障碍,摄食正常
5,一般生长速率
6,染色体检查正常
7,两项标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生长激素(GH)峰值(>10ng/ml)正常,并且血IGF-1值正常
8,骨龄正常或延迟
课程最后,李坤霞副主任强调矮身材应尽早规范诊治。若发现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切勿盲目进补保健品,请及时带孩子去专科医院挂专科医生号就诊,必要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儿童矮小。

毓璜顶医院公益直播课第7期:性早熟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家长需警惕
毓璜顶医院公益直播课第2期:疫情期间 如何呵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栾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