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8月17日讯(记者栾雪)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均是由麻醉医师来管理的,可以说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完全依赖于麻醉医生的调控。为了让公众更好的了解麻醉,8月14日,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联合胶东在线网站开展关于麻醉的公益直播课,向群众普及麻醉知识,提高群众对麻醉的认识。
解读“麻醉那些事”
首先,麻醉医生是做什么的?
麻醉医生除了在手术开始前为病人作麻醉前评估及施行麻醉外,在外科医师进行手术的同时,还必须负责处理病人因为接受麻醉及手术而引起的各种问题,维持病人在麻醉状态中的生命功能,像心跳、呼吸、血液循环及氧气输送等重要功能的维持;另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麻醉深度是否适中、预防及紧急处理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异常,以免发生并发症及严重的后遗症。手术结束,病人安全地脱离麻醉状态,麻醉医师还会根据病情对病人进行数次的回访观察,对需要的病人进行术后镇痛,让患者无疼,舒适,安全地恢复。对病人来说,麻醉医生既要保证他手术期间生命安全,还要使其术后尽快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
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于翠翠介绍,麻醉医生具有在危急时抢救病人生命的能力,他们不但是手术室的重要人物,也是紧急救护及许多重症病房、加护病房的加护照顾及急救主力。另一方面,由于麻醉医生十分清楚人体的神经系统的运作模式,因此,也是处理各种疼痛的个中高手。从产痛、手术产生的急性疼痛,到身体各项慢性疼痛,从幕后功臣到幕前治疗,麻醉医生这个止痛专家的角色,真可以说是“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麻醉医生是不是打一针就完事了?误区
绝对不是!!
麻醉大夫要处理的事有很多,以全身麻醉为例,麻醉医生把患者麻倒仅仅是整个手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整个手术过程都要求麻醉医生时刻守在患者身边,不断调整着各种药物的用量和输液的种类和速度,手术结束后帮助患者安全平稳地苏醒。
于翠翠解释到,有人比喻麻醉医生就像是一名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平稳起飞、调整驾驶方向和安全着陆。尤其是对于危重症患者或特殊患者,麻醉医生的工作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更关键的是,手术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紧急状况,麻醉医生是在场全体医护人员的进行抢救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因此麻醉医生在手术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我怕疼,能多打点儿麻药吗?
“麻药”不是你想要就能要
用多少“麻药”是麻醉医生根据每个病人和每种手术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出来的,如果“麻药”用多了也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危险。
对于“比较疼的手术”,麻醉医生往往会询问你是否愿意使用术后镇痛泵——它可以把镇痛药缓慢而持续地输入到你的体内,能很大程度地缓解术后疼痛。于翠翠提醒,镇痛药也会因人而异地存在副作用,主要是恶心和呕吐;同时,由于每个人对镇痛药效果的反应不同,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一点儿都不疼”也不太现实,但麻醉科术后镇痛工作的开展已经能很大程度减轻了患者术后的不适。麻药能持续多长时间?我能醒不?
目前的全身麻醉所用到的药物包括很多种类,像维持麻醉深度的药物一般都是起效迅速且代谢迅速的,因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会持续泵注或持续吸入,也就是说,手术做多长时间,我们就麻多长时间。
手术结束后时,停止麻醉药的泵注后,一般患者会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醒来。但由于麻醉药在人体内彻底代谢而排出体外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患者这时虽然醒了但仍然会犯困甚至再次入睡。“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严密监护患者,防止各种术后并发症以及再次入睡引起窒息等风险。”于翠翠说
老年人麻醉风险高吗?是的!
与年轻病患相异之处,年老患者常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变等全身性疾病。这些高危险因素增加手术及麻醉的困难度,有时手术成功,但最终病人还是因其它因素死亡。
“所以麻醉前的评估要审慎,以生命安全为第一,除非须紧急手术才得以救命,否则宁愿暂缓手术。”于翠翠说,因其生理及体能状况较差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术中各项心血管、肺呼吸、肾脏功能的监护,术后的照护及止痛,体温的维持则更重要。
术后发生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肌缺氧、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甚至比术前及术中来的高。麻醉药物也因老年人病患的组织器官衰老而代谢减缓。故要注意剂量的减少及药物的延缓作用。
术后镇痛影响伤口愈合吗?
术后,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这些镇痛方法均不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及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生长。“有效的镇痛还可以改善睡眠、增强术后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咳嗽排痰、提前下床活动等,从而加快术后康复,有效减少了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于翠翠说
扫描海报二维码回看直播

责任编辑:栾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