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20日讯(记者 栾雪 实习生 石雪)经常听到孕妈说:孕检时血压升高是正常的吗?需要吃药或者住院治疗吗?什么样的血压变化值是正常的呢?面对孕期血压升高,孕妈们经常认识不足,容易听信一些谣言,陷入误区,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焦虑。
对此,5月18日下午16:00,烟台毓璜顶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王媛丽医生联合胶东在线网站,围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题开展健康科普直播,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
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种疾病,发生率5%~12%。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妊娠高血压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五种。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通常在妊娠20周后发现,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则多在妊娠20周前发现,或20周后首次诊断并持续至产后12周。
发病背景及高危人群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发病背景复杂,尤其是子痫前期-子痫存在多因素发病异源性、多机制发病异质性、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多通路不平行性,存在多因素、多机制、多通路发病综合征性质。
个人年龄≥40岁、首次产检时BMI≥28Kg/㎡、有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多胎妊娠、妊娠间隔时间≥10年、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的孕期女性都是妊娠高血压高发人群。
妊娠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肾衰心衰、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和DIC等症状,对于腹中胎儿,可能出现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死产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
症状表现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血压升高。除此之外,孕妇也会出现腿肿、脚肿、全身肿;头晕、头痛、头胀;眼花、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胃痛、右上腹痛;抽搐、昏迷等症状。而胎儿则会出现功能发育迟缓、羊水少、脐带流血异常等症状。孕妇在测量高血压时至少安静休息5 min,测量取坐位或卧位,注意肢体放松,袖带大小合适,通常对右上肢血压进行测量。且所有孕妇每次产前检查均应检测尿蛋白或尿常规。普通孕妇每月1次,高危孕妇(糖尿病、高血压等)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
预防与管理
对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医生给出了如下几条建议:1.适度锻炼、合理安排休息。2.合理饮食:不建议严格控制盐、热量的摄入。3.补钙及复合维生素:补钙,每日1.5-2.0g,维生素B6、B12、维生素D、叶酸等。4.针对有特定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期管理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左侧卧位休息。2.饮食管理:充足的蛋白质,热量,适当限制盐的摄入。3.必要时可间断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氧供。4.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睡前口服安定。应用镇静药物的目的是缓解孕产妇的精神紧张、焦虑症状、改善睡眠、预防并控制子痫(抽搐)。5.口服降压药物常用口服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或硝苯地平缓释片等。6.医生评估有明确发病风险者,推荐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 100 mg)。7.严重者住院治疗。
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也不可放松警惕,产后72小时是子痫、心衰、各种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需引起重视。除此之外,出院后建议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并根据血压调整用药以及产后遵医嘱心血管内科、产后门诊复查。
面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妈们需要提高警惕,但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因此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影响孕期生活。规律进行产检,将健康饮食与适量运动结合起来,放平心态,妥善治疗,谨遵医嘱,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孩子。
扫描二维码看直播

责任编辑:栾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