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30日讯(记者 栾雪 实习生 石雪)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患病率逐年攀升,已高达12.8%。我国约有1.298亿糖尿病患者,尽管治疗达标率一直在提高,但仍有超半数患者未达标。
5月26日下午15:00,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唐与晓医生联合胶东在线网站,围绕“糖尿病的危害及一些认识误区”主题开展健康科普直播,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等。
十大认识误区
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常常存在误区,如不及时纠正,极易造成对健康的危害。下面是关于2型糖尿病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是爱吃糖引起的吗?并不是。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
误区二:糖尿病并非严重疾病。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的严重性缺乏了解,不够重视。所有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影响。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改变和疾病治疗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某些情况下,糖尿病可能是致命的。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6年全球约160万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糖尿病。
误区三:只有肥胖的人会得糖尿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与体重增加和肥胖有一定关系。不过,糖尿病并非超重或肥胖人群的特有疾病,大约12.5%的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超重。正常体重者也可能患有糖尿病。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健康体重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比超重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误区四: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是甜的,不敢吃。其实只要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就可以食用,因为水果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水果所含的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延缓血糖的吸收。这些对糖尿病人都是有益的。但是食用水果也有一些注意点,比如要在两餐之间吃,选一些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水果,如樱桃、李子、柚子。
误区五:无糖食品不影响血糖。无糖食品指不含葡萄糖或蔗糖的食物,而是以其它甜味剂做为替代。然而,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仍然都是粮食做的,含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多糖,消化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
误区六:不用特意检查,2型糖尿病患病会知道。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很多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症状通常不如1型糖尿病明显。糖尿病的诊断要依据血糖测定结果,有些人并无症状,是在体检中或在治疗其他疾病中发现血糖高而进一步诊断为糖尿病的。研究发现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只有38.6%。治疗率35.6%。
误区七:没有不适的症状,就认为血糖控制良好。有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虽然升高但还未达到肾糖阈值(8.9-10mmol/L),老年人有肾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可达到13.9mmol/L,就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不高或血糖控制良好,尿糖阴性也不能说明血糖控制满意,此时只能通过检测了解血糖的控制程度,以便于及时调节治疗方案。
误区八:食物取代降糖药。早期糖尿病,通过减少饮食的摄入可以控制血糖,但并不是说食物有降糖作用。所有的食物,只有升血糖作用大小的区别,任何食物都没有降血糖的作用,不能取代降糖药。
误区九:将饥饿疗法当作控制饮食。糖尿病人也需要营养,糖尿病人饮食控制讲究的是平衡膳食,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合理搭配。许多人误解为饮食控制就是什么都不能吃,一味地忍饥挨饿或偏食,结果导致营养缺乏。
误区十:认为应用胰岛素后就会形成依赖。胰岛素的应用是有适应症的,不能因为是刚诊断的糖尿病就不能用胰岛素,也不能因为糖尿病病程长就必须胰岛素治疗。而是要综合考虑胰岛功能、血糖水平,是否合并严重并发症等决定。如果胰岛功能较好,高血糖改善后可以考虑改为口服降糖药的,没有依赖之说。
消除这些认识上的误区,科学管理疾病,我们一样健康!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因素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家族聚集现象。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2.年龄>40岁。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4.高危种族:黑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墨西哥人次之,白人较低。华人也是高发人群。5.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6.高血压,或者正接受降压治疗者;高脂血症,或者正接受降脂治疗者。7.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静坐的生活方式。8.体重指数≥3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妇女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多毛、不孕、肥胖、月经稀少、卵巢增大等。9.曾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称类固醇)并导致一过性的糖尿病患者,类固醇性糖尿病是激素的常见副作用之一。10.严重的精神病,或者长期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的管理
糖尿病综合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降糖药物、血糖监测等综合性治疗措施。除此之外,糖尿病管理不应局限于血糖管理,血脂管理同等重要。糖友们可以自我检测和医院定期检查并举,以小见大,防微杜渐。
扫描二维码回看直播

责任编辑:栾雪